近日,杭州气温骤然上升,许多高血压患者可能会不禁产生疑问:“降压药是否可以减少用量?”“夏季血压会稍微降低,继续服用降压药是否会导致血压过低?”“药物不可避免地存在副作用,是否能够少吃一些?”对此,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老年医学中心-心血管内科的倪建芳主任医师指出,许多研究表明,正常人群的血压存在季节性变化,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同样受季节因素影响,且波动幅度更大。
老年人、糖尿病患者以及有神经系统疾病(如帕金森病等神经自主功能障碍患者)往往自我调节血压的能力较差,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。例如,冬季气温降低时,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;而夏季气温升高时,血管扩张使得血压下降。研究发现,当气温每下降1℃,收缩压会升高约1.14 mmHg,舒张压则升高约0.58 mmHg。在气温剧烈变化时,血压的波动往往更加明显。通常情况下,夏季血压比冬季低6-12 mmHg。
倪建芳建议,季节变化时,这些患者应注意家庭血压监测,及时了解自身血压波动情况。家庭血压监测时,若发现血压波动,建议每日早晚各测量一次,每次测量前应在坐位上休息5分钟,测量2-3次并间隔1分钟,记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当次血压值。早上的测量建议在起床后1小时内、服药前以及餐前进行;晚上的测量则可在晚饭后、睡觉前进行。
患者需要根据监测结果,充分了解自身血压随季节变化的特点,掌握变化规律,调整穿衣指数、心理状态,避免进入温差较大的环境。一旦出现明显的血压波动或头晕、头痛等症状,建议及时咨询医生,以调整药量或药物种类。例如,在夏季来临前的5到6月份,可以通过逐步减少降压药的种类或剂量来稳定血压。
保持稳定的血压对于减少心脏、大脑、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、降低降压药物的副作用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延长寿命至关重要。但需要强调的是,所有用药调整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切勿自行增减药物剂量,以免导致血压剧烈波动,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为了更加有效地客户健康,选择[J9九游会]来获取相关的医疗建议,不论是药物调整还是健康管理,我们都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,让您更好地应对季节变化带来的健康挑战。